DQZHAN訊:手持訂單**高!全球*大海工巨頭終于賺錢了
隨著全球海工市場的強勁復蘇,由新加坡兩大海工巨頭合并而來的全球*大海工船廠海庭(Seatrium)完成華麗轉身。2024年,海庭不僅實現首度盈利,新簽訂單和手持訂單更創下十年來新高。
近日,海庭發布了2024財年業績報告。去年,海庭收入達到92億新元(約合人民幣498.34億元),與2023年的73億新元相比大增27%,這主要得益于強勁的項目執行力以及維修和升級業務活動的增加。全年實現凈利潤1.57億新元,這是自2017年以來集團**實現全年盈利,一舉扭轉了2023年凈虧損20億新元的局面。2024財年基本凈利潤為2億新元,而2023年基本凈虧損2800萬新元。
去年,海庭繼續實施成本優化和重組措施。在收入增長、管理費用減少以及非核心資產剝離的推動下,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(EBITDA)從2023財年的2.36億新元增至6.27億新元。
而在2024年之前,海庭的前身勝科海事自2018年以來連續虧損,直到2023年與吉寶岸外與海事合并并更名為海庭之后,依然難以改變虧損的局面。
海庭在2024年承接了新老客戶總價值152億新元(約合人民幣823.35億元),這是十年來的*高水平。其中重要的訂單包括殼牌Sparta項目浮式生產裝置(FPU)合同、日本三井海洋開發公司(MODEC)“Errea Wittu”號浮式生產儲卸油船(FSPO)上部模塊集成合同、SBM Offshore“Jaguar”號上部模塊合同、英國石油公司(BP)Kaskida項目FPU合同等。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海庭贏得了巴西國油的國際招標,將為其建造兩艘全球*大FPSO“P-84”號和“P-85”號。兩艘FPSO合同總價值達到了110億新元,折合美元約為81.55億元,相當于單船價格超過40億美元。這一價格遠遠高于2022年巴西國油在海庭前身勝科海事訂造的FPSO“P-82”號約30.5億美元的水平,再一次刷新了全球FPSO訂單金額紀錄。
此外,今年年初海庭還與日本五洋建設(Penta-Ocean Construction)簽署一艘5000噸級全回轉重吊船設計、采購和建造合同。這將是世界上*大的自航式重吊船,海庭憑借這份訂單成功進軍日本海上風電市場。
在新訂單大增的助力下,截止截至目前海庭凈手持訂單達到了232億新元(約合人民幣1256.70億元),相比2023年的162億新元增長43%。其中,與可再生能源和綠色/清潔解決方案有關的項目所占凈手持訂單金額為79億新元,高于上年同期的63億新元。
海庭在2024年完成了7個重要項目的交付,包括新加坡**艘薄膜型LNG燃料加注船“Brassavola”號、自升式鉆井平臺“Var”號和“Vali”號、FPU“Salamanca”號、Pluto Train 2 LNG項目模塊、FPSO“Bacalhau”號以及一艘FLNG改裝項目。在維修和升級(RU)業務部門,去年海庭成功完成了231艘船/海工裝置的維修升級。
海庭指出,盡管近期地緣政治動蕩不定,但全球在向清潔能源過渡的同時也需要解決能源**問題,這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。海庭專注于石油和天然氣、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以及海事升級,這使其能夠抓住能源市場的有利時機,*終實現可持續增長。
展望未來,海庭將繼續在石油與天然氣、海上風電、維修與升級以及新能源領域尋求盈利增長。憑借 2024財年強勁的接單勢頭,集團將繼續專注于執行其穩健的手持訂單,這也是未來幾年收入和現金流可視性的基礎。
海庭**執行官王能耀表示:“得益于客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 Seatrium 團隊的辛勤工作,我們欣喜地看到公司實現了扭虧為盈。在2024財年,我們抓住行業上行的機遇獲得了新項目,*終實現了強勁的凈手持訂單量。‘One Seatrium全球交付模式’的成功是我們實現**運營能力的基礎,它使我們能夠成功地擴大業務規模。我們將繼續努力打造一個盈利能力強、彈性大的企業,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可持續的價值。”
據了解,海庭的前身是勝科海事是新加坡主要的海工船廠之一,2023年2月勝科海事與新加坡另一大海工船廠吉寶岸外與海事合并,旨在創造一家全球**的、專注于海上可再生能源、新能源和海工船舶行業清潔解決方案的公司。
2023年4月,合并后企業將公司名稱從“勝科海事”更名為“海庭(Seatrium Limited)”。當時勝科海事解釋稱,“Seatrium”是“sea”和“atrium”兩個單詞的組合,它反映了集團業務,及其希望成為為海工、船舶和能源行業提供**工程解決方案的全球**企業的愿望。
海庭的業務包括4個部門:Rigs & Floaters;維修和升級;海上平臺和船舶建造。公司目前在新加坡、巴西、中國、印度尼西亞、日本、菲律賓、挪威、英國和美國經營船廠和其他設施。